为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精神,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双柏所需,南大所能"号召,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培养学院同学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意识,激发双柏县青少年投身信息技术关键领域的热情,在刚刚过去的暑假,软件学院指尖筑梦讲师团携手南悦乡村支教团,面向云南省双柏县妥甸中学的初中生们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Python课程支教授课活动。
本次授课内容为Python编程语言基础知识,课程内容分为八讲,从软件开发的科普入门开始,到Python语言的语法教学,最后完成一个简单的五子棋小游戏。授课通过由理论到实践的不断深入,层层推进,加深了妥甸中学的学生们对Python编程语言的理解与掌握。
课程以在线会议的形式远程开展,每一讲都由指尖筑梦讲师团的一名同学负责线上授课,同时由南悦乡村支教团的两名同学负责线下答疑和助教,两者形成强劲合力,确保了每一堂课内容翔实精彩、讲解生动易懂。通过布置在现场的摄像头和麦克风,妥甸中学的学生们可以便捷、及时地与学长学姐沟通和提问,而授课讲师也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支教授课活动结束后,授课讲师们感触良多。
曹信,软件学院2020级本科生,线下助教:
作为南悦乡村支教团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软件学院的学生,我相当于是一个桥梁,联系着线上课程讲师和线下听课的同学们。从刚开始联系宋抟老师提出这个想法,到邀请指尖筑梦讲师团,再到线下联系妥甸中学的机房,一路上少不了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在此特别感谢指尖筑梦讲师团的成员们能够精心地准备这门课程,并且积极地配合线下授课的时间。但是,课程开展起来却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同学们对电脑操作十分陌生,想短期建立起对计算机的理解并非易事,我想这也正是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中提到:"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能够借助软件学院的技术优势将计算机文化传递给山区的孩子们,启发他们的思维,在他们心中埋下科技的种子,我感到非常骄傲。最后还想感谢一下建城学院的刘子恒同学,他和我一起担任这门课的线下助教,在机房引导互动,及时答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子恒,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1级本科生,线下助教:
这个暑假,我们把脚步印在了云南双柏的土地上。在这里,我的重要角色之一就是课程《Python入门系列课程》的助教,这门由软件学院指尖筑梦讲师团牵头讲授的课程带妥甸中学的孩子们初步接触了编程。计算机学习受地区和教育资源、水平的限制,比其他科目的门槛要高,软件学院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所做的努力更令人感动。希望这十天作为孩子们青春中的一段小插曲,能够激起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鼓励他们自主畅游计算机的世界!
郑寒超,软件学院2020级软本科生,线上讲师:
很高兴能参与到这次暑期的Python授课中,让我收获到了一次特别的体验。在授课前,我反复和学长打磨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方式,不断地试讲和练习,希望可以给双柏的孩子们带来更好的上课体验。在授课过程中,看到大家慢慢学会了所讲的知识,顿时感觉之前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也让我更加希望参与到更多的支教活动中去,为孩子们带去更多新的知识。
李福梁,软件学院2019级本科生,线上讲师:
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做到了温故而知新,在备课的同时,也加固了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上课时,我能够感受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心情,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学到新知识的喜悦。在茫茫人海中,我和他们有了一次交集,有了一次思想的碰撞。同时,我在假期时间里,用我专业所学,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很开心,希望可以继续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发光发热。
本次为双柏量身定制的"双线结合"支教活动,赢得了妥甸中学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讲师们帮助他们了解了软件开发的知识,叩开了计算机世界的大门,同时也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投身科技报国的种子。在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南大学子"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软件学院指尖筑梦讲师团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继续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开发优质课程,带动更多青少年立志将代码写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助力解决计算机领域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